「雙職母親的十大障礙」調查發佈會
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下稱: 婦委) 於本年母親節前夕 (5月10日) 舉行調查發布會,公佈「雙職母親的十大障礙」的排名,結果發現頭三位對雙職母親影響最嚴重的障礙分別是:1. 無託兒服務、職業勞損、長工時。
1. 調查背景
政府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大力主張要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力市場,但是沒有檢視婦女勞動參與率偏低的成因,以及在職婦女面對的壓力。為此,婦委發起了「雙職母親的十大障礙」問卷調查,對象為在職母親,喚起社會關注雙職母親的處境,倡導家庭友善勞工政策立法。
2. 調查方法及受訪者背景
婦委透過網絡及屬會派發問卷,於2014年4月至5月期間收集了近194份問卷,有效問卷為159份,來自至少10個行業(較多集中於零售﹑商業及文職37.7%; 社區院舍及照顧11.9%等,詳見附錄圖表),年齡層方面最多人數是30-39歲,佔34.6%,其次是40-49歲佔27%。近五成(48%)的受訪者目前只有1名子女,另外43.4%的受訪者有2名子女,而有3名及4名子女的受訪者比例都少於一成。
3. 職場障礙導致的種種問題
婦委綜合會員的意見和經驗,從三方面總結出雙職母親要兼顧家庭與事業所面的十大障礙。
首先在待遇方面,由於欠缺法例規管工時和家庭友善政策,各行各業都存在工時過長的問題,而且極少僱主願意作出遷就,給予有照顧責任的僱員有彈性的工作安排及請假處理緊急家務事。另一方面,現在大部分的成人進修課程也是在時間上欠缺彈性和托兒安排,難以遷就雙職母親的需要。這些問題往往會阻礙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或者迫使婦女只能做兼職工或者零散工,未能兼顧全職工作,在收入和就業保障方面自然大打折扣。長時間的工作也會導致職業勞損,影響婦女健康。
其次,現時的工作環境及就業配套措施對雙職母親來說也是不友善的。香港的有薪分娩假只有10星期,遠低於國際標準的14星期,產後婦女在身體未完全復元就要返回工作崗位,要餵哺母乳的婦女就更煩惱了,她們難以在一般辦公室或工作間找到一個安全而衛生的哺乳室。現時社區保母名額只有720個,且只能夠照顧六歲以下的幼兒。而每區全日制幼兒中心名額亦只有44至144個,服務明顯不足。在職母親往往要為兼顧工作和照顧兒女而大傷腦筋。這些問題除了影響婦女就業外,更會導致生育率偏低。
最後,工作間的歧視問題也困擾著雙職母親的,例如懷孕歧視和家庭崗位歧視,令她們承受很多壓力,同樣是打擊婦女參與就業市場。
4. 調查結果
雙職母親的十大障礙-排名以影響程度計
|
回答人數 |
總分 |
一、 無託兒服務 |
156 |
355 |
二、 因工作引起職業性勞損 |
159 |
353 |
三、 工時長,每日工作8小時以上 |
158 |
352 |
四、 工作間沒有哺乳間 |
156 |
333 |
五、 工作時間無彈性 |
158 |
325 |
六、 職業培訓政策不利雙職母親進修 (例如時間沒有彈性﹑無託兒服務) |
155 |
321 |
七、 請假處理緊急家事有困難 |
153 |
317 |
八、 產假不足 |
156 |
311 |
九、 因為照顧家庭或家庭崗位而受到不公平對待 |
156 |
302 |
十、 因懷孕或產後復工在職場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
157 |
265 |
有效問卷總數 |
159 |
|
發佈會上有一位家務助理工友張女士,講述職業性勞損帶欠缺職安保障來的苦況。而兒童照顧聯席的代表黃女士則表示,若有足夠、有質素、方便並可負擔的託兒服務,她們會轉為全職就業。
5. 建議
最後,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副主席余美雲總結了問卷所蒐集的母親節願望,提出以下訴求:
1. 盡快立法訂立標準工時為每周44小時,訂立加班補償1.5倍;
2. 取消僱傭條例中連續性合約(俗稱4.1.18規定),保障任職零散工的婦女可享僱傭條例的勞工保障,不會因為彈性工作而喪失獲享勞工保障的資格;
3. 提供全面、涵蓋不同年齡層的社區託兒服務:
i.在社區增設足夠名額的託兒中心;
ii.將現行社區保姆正職化,給予保姆不少於最低工資水平;
iii.「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的名額,並延長託管時間;
4. 訂立家庭友善勞工政策,包括增加有薪產假至14周全薪、設立7天全薪男士侍產假、設立每年7天緊急家事假;
5. 就職業病補償,設立中央補償基金,確保所有因工作而引致職業病的婦女都可以得到應得補償。